|
我的家乡,也可以说是故乡吧,因为我已经离开家乡整整13年了,以后为了生活也不知道能否还能回到那里生活。故土难离,年龄越大,越想回到家乡,躺在她的臂弯里,静静的休憩,远离一切喧嚣.......
我爱我的家乡,但我的文字如同我的人一样,土的掉渣,但唯一让我满意的是亦同我的人一样朴实。
我爱我的家乡,所以我要把她告诉大家,在世界的这个角落,还有她的存在,那里有我善良,勤劳,朴实的父老乡亲!
我的家乡位于广饶的鲁西北平原,山东德州市的南边20公里处,隶属于平原县,西面紧邻105国道,可谓地理优越,交通发达。
说起她的来历,那可谓历史悠久。《平原县志》中明确记载着:北宋初年,名曰王杲之人在此建村,遂即以其名谓村名。后王杲于村西驿道设铺,并免费接待过往路人,打尖解乏,久而久之,设铺之处居住之人甚众,形成村落,反比其家王杲屯还大,这就是现在的王杲铺,当今王杲铺镇的行政中心。
由此可见我的家乡历史之悠久,屈指算来也有1000年了,自从离开家乡,我到了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谋生,偌大个天津城不过建城才600多年,而我的家乡,几乎所有的村庄都是600年以上的历史了,由此可见,我的家乡历史久远,文化底蕴深厚。
若说历史久远,众位相信;若说文化底蕴深厚,众位可能就要问了?什么能证明呢?别急,看我一一给你道来!
先说这建村之公王杲。各位请想想,华北大部分村庄90%皆因明初移民而立,而我的家乡王杲屯却早之400余年,那时,能有能力立村者有之,可能设铺,分文不取的方便路人之举,恐常人在经济方面力所不及!故,我思考了很久,深感王杲此公决非泛泛之辈。
几年来,我仔细搜寻了宋代史书,加之我们家乡人时代相传的信息,最终锁定了一位人物,我认为此公当为王杲屯及王杲铺的建立者,烦请各位有识之士,共同鉴定一下。
宋史原文:
王杲,齐州人。周显德中,应募为卒。从世宗收三关,隶先锋。宋初,征泽、潞,平扬州,杲应选从行,既获战功,乃拔迁散指挥使,累转马军副都军头,屯并州。雍熙中,为龙卫右第二军都虞候。会遣赵保忠还夏州,命杲引兵护送。及还,保忠以方物赆,杲拒不纳。太宗知之,诏赐白金百两。迁右第一军,屯镇州。契丹入寇,隶大将郭守文,扞城,杲守北关。寇退,命督饷藁趣威虏军。还抵徐河,时尹继伦与寇战,小衄,杲适遇贼河上,即按兵拒之,杀贼,夺所乘马。守文上闻,得召见问状,补都军头、领勤州刺史,命监河北,有能声,寻命阅教定州诸军骑射,入掌军头引见司。李顺乱,与尹元并为西川招安使,败贼,斩首万级,以功真拜唐州刺史。时贼虽平,道路尚梗,余党或保山林以肆奸,杲与石普等追捕于彭州,于是始平。至道初,乃还。复迁灵州副部署,道环州,留改并州,徙知夏州。会赵保吉归款,召还,次伏落津,移知石州,徙石、隰副部署。未几,以转饷河西失期,降右千牛卫大将军。咸平五年,出为亳州永城县都监。被召,将入见,以疾亟弗果,卒,年六十四。
白话译文:
王杲(939~1002) 北宋齐州人。后周显德年间应募从军。周世宗北伐攻取三关时,王杲任先锋。宋初,随太宗赵光义远征泽州(今山西晋城)、潞州(今山西长治),平定扬州,以战功升散指挥使,后累迁至马军副都军头,屯驻并州(今山西太原)。雍熙元年(984年),为龙卫右第二军都虞侯,奉命护送羌族首领赵保忠(原名李继捧,宋赠名赵保忠,授夏州刺史、定难节度使)还夏州(治今陕西靖边县东北)。事毕返回时,赵保忠送他地方特产,拒而不受。太宗闻之,诏赐白金百两,迁右第一军都虞侯,领兵屯驻镇州(今河北正定)。一日,契丹来犯,他正在北门,率兵击退敌军。又奉命督粮草援助威虏军,返回抵达徐河时,突遇敌军,亲闯敌阵,杀其将,夺其马,敌大败。宋太宗召见嘉奖其忠勇,升马步军都军头,领勤州刺史,命守河北。契丹惧其声威,不敢来犯。不久,又受命阅教定州(今河北定县)诸军骑射,事毕,回京升任领军头引见司。
淳化四年(993年)初,王小波、李顺在四川青城发动起义。翌年,王杲被任命为西川招安使,统兵由剑门南下入川,镇压了起义军,因功拜唐州(今河南唐河)刺史。至道元年(995年)还京师,又出任灵州(今宁夏灵武)、并州(今山西太原)副部署。后历任夏州、石州(治今山西离石)知州,石隰副部署。不久,因转运河西军粮误期,降为右千牛卫大将军。咸平五年(1002年),出为亳州永城县都监。受诏入京,因病未至,旋卒。
图文:宫俊琦
来源:中国宫氏联谊总会 地址:http://www.chinagongshi.com/show ... 762&action=info
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|